簡宏偉在四、五年前就提出「電子治理」的概念,主要是將企業管理概念帶進政府,希望政府可以善用資通訊,讓資訊傳遞更快速、透明、有效率,只不過當時迴響並不大,後來接觸到開放政府、開放資料,發現背後理念相近,但從「開放」一詞去倡議才能更順利。 何謂開放政府?先試想看看,雖然我們活在一個民主國家,但在眾多政策中,究竟有多少是民眾實際參與、討論的?民眾要怎麼參與政府決策的過程?在參與之後,政府要如何與民間協作?「如果套到開放政府的概念,第一步是要把相關資訊、資料開放出來,減少資訊不對稱。」簡宏偉強調,我們單看一個政策時,大家看到的都是最後的結果,卻不明白政策成形的過程中有多少數據輔佐?只有當政府與民間有同樣的數據基礎時,在這樣的討論底下,才能逐漸取得多數共識、重視少數意見,即便是雙方對於數據的詮釋不同也沒關係,「資訊對稱,才能有所謂的參與。」 過去,政府部會手上握有很多資料,但捏在手裡,永遠都只會是資料,政府也不知道能拿這些資料做何用途,難有活化的可能。簡宏偉笑說,「資料就像保險箱,鎖在裡面是沒有用的。打開,很多新的創意就會出來。」舉例來說,政府有行道樹的資料,開放出來讓民間使用,有些人就會利用這些資料將過敏原資料結合,推出相關App服務,「政府就沒有辦法去想像這個需求,如果開放出來就能讓民眾發揮他的所長。」 開放資料除了對民間有益之外,對政府來說也有好處。過去政府要推行新的服務,可能要花上許多時間、金錢成本,而且還不能收費,對於稅收也無幫助。簡宏偉認為,如果政府將資料開放出來,把心思專注在顧好資料品質,更進階的服務讓民間來開創,回歸到市場競爭,創意就形成了價值,資料跟數位經濟的關係就此產生,對政府反而百利無害。 台灣政府開放資料的速度不僅快,數量也是獨步全球,獲得全球開放資料指標排名第一就是最好的證明。既然衝出了量,接著就是要讓開放資料成為一種文化,進而提升資料品質。簡宏偉表示,其實開放只是第一步,最大問題也不在於技術、服務能做到多好,最困難的是民眾願不願意相信政府?

要談開放政府,先談開放資料

美國總統歐巴馬(Obama)在上任之後積極推行「開放政府計畫貸款」,讓開放政府的理念在各國間一時蔚為風潮,這股風氣當然也吹向了台灣。目前在台灣,從台北市、國發會到行政院,從地方到中央,都在推動開放政府理念;而要實現開放政府的理想,「開放資料」將是最重要的一步,然後拾回民眾與政府協商、政策溝通過程的信心,才能進一步討論開放政府實現的可能性。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國發會資管處處長簡宏偉,是台灣最早一批鼓吹開放政府理念的有志之士,也是如今政府在推行開放資料過程中最重要的操盤手之一。他說,台灣在開放資料這一塊起步雖慢,追趕得卻很快,接下來就是想辦法讓開放這件事在政府部會間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文化。

開放政府X國發會資管處處長簡宏偉 資料就像保險箱,打開才有價值

拾回政府與民眾的雙向信任車貸信用貸款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開放政府-國發會資管處處長簡宏偉負債整合-資料就像保險箱-打開才有價值-144306918.html

9DE6776D37751B9F
arrow
arrow

    b77vr1pv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